以前還在念書的時候,若要幫同學或自己要組裝電腦時,通常是到
光華商場一次購足(那時還在光華橋下, 現在已經拆了……),
我的習慣是:先列出我的需求,再拿著紙筆,先掃完所有商家一圈
後,再依序決定我要購買的商家及產品,以當時學生的身分來講,
價格是我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….幾次下來 , 通常也不會有甚麼問題 ….
甚至以自己所組的超高 CP 值電腦而引以自豪 ….. 但有時難免會出
點小差錯:例如未考慮到產品相容問題/OS版本問題/硬體插槽不符
/產品瑕疵………等問題, 事後當然問題解決了,但我卻須付出數
倍的時間作為代償。
出了社會後,我就不再幹這種事了, 一來沒時間,二來資訊產品
更新太快,除非一直有再做功課, 要不然中槍機率非常高。
之後 不管是NB或PC,選擇套裝電腦 ….這一直是我的首選,包含
公司最近採購的電腦,雙A牌的品牌電腦,一直是我選擇的來源,
最好是連OS 都灌好的最省事,一併解決版權的問題 ……… 若產品
有狀況,也能得到很好的服務保障 ….. 即使我多付出了一些價格。
厚…….講了那麼多,我到底在講甚麼?品牌這玩意很簡單,它是
一個整體意象,包含品質、價格、服務、管理 ….. 集結了各項的
綜合指標,當然也代表了競爭力。常有客戶拿A公司的報價單請我
們估價,通常我們會拒絕,原因無他,因為這樣的報價很難去界定
是否具有參考價值 !!
設計產業,不像一般產業,具有很明確的產品意象,包含外觀/尺寸
/顏色…..等規格,假設你不在乎其他的評比品項,在不同基準下 去
評斷的結果,唯一能參考的只有價格了,其實也不能說你錯,因為
價格真的是你很在乎的東西,就像我以前去光華商場買電腦一樣,
花了大半天,就是要找到便宜或是誤以為性價比 最好的產品。
這幾年,我們一直在想 如何把 設計的 附加價值強化,甚至跟品牌
作連結,讓設計服務過程 也能成為一種很具象的實體感受
(或者是消費感受)。
以前做口碑,直接聯想就是 : 設計、品質、價格、服務,若想做品
牌,流程、制度、管理 都得拉進來一併考量 ……這一切 或許路還
很長 …….但我們已經悄悄動起來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