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開始習慣走路去上班,主要是上班地點離住家不遠,一來強健體
魄,二來節能環保 (咳……我認真的)
或許是以前習慣了開車,每次出門坐電梯時總是習慣按了B2;到了地
下室才發現,冏…….我應該要先到一樓大廳,再走出社區的。
是,我不否認這跟年紀有關,但別跟我說 你沒發生過。
習慣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,透過不停的重複摸索,我們可以適應它,
之後若再遇到類似狀況時,就可以不假思索的讓我們的淺意識來進行
決策。其實在我們生活中,也慢慢地被這些事情影響!回想一下:
● 當你使用Google時,側欄所跑出來的廣告索引是不是很熟悉?
● 登入臉書,是否發現你常聯絡的朋友排序在前頭(真是彿心來著…)
● 打開 Youtube,推薦影片是不是剛好是你想要看的(天啊!快哭了)
● 上了論壇網站,慘了…..你又再次掉入 延伸閱讀 的無窮迴路裡…..
『客製化』幾乎是新興網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,網路或媒體 它悄悄
地記錄下你的習慣,再利用大數據(Big data)分析,對你鋪天蓋地的
投其所好,一切聽起來很美好,對吧?!
但長處於一個被網路媒體過濾後的環境當中,很容易就在自我感覺良
好的假象下而窄化了自己,同時也可能錯失了許多美好事物。
舉個自己的例子:
我常上網路書店買書,快速、效率、方便。聰明的系統很清楚我的購
書習慣,也會自動過濾並推薦我會想買的書,但經過這樣 趨吉避凶
的演繹後…..,重點來了:我發現 我買的書 就不容易脫離 管理、設計
或科技這幾類,就像挑食的小孩,只挑著自己喜歡菜色配飯一樣。我
承認這是很貼心的設計,但偶爾我也會想換口味的。
其實蠻懷念以前學生時代,週末下午窩在舊光華商場樓下的一片書海
裡找二手書的那段時光,雖然不到涉獵群書的境界,但在不設限的情
況下,總為自己能找到喜歡的書而自喜 !
回到設計主題,其實包含設計者也一樣,我們很容易就依照過去的經
驗,在設計階段就走錯方向,依舊按自己熟悉的方式,去執行全新的
設計專案。
【選擇一條習慣、熟悉、沒有阻力的路走】…….這是人性,沒辦法!
但卻阻礙了自己去創造或接受更好的新設計與方法。
更慘的是:好的創意,通常是隨機由不同面相的東西,互相撞擊而產
生的綜效,而所謂的原創 也都是在你我所熟悉的事物,藉由各種反覆
淬鍊,在過程中再將這些關聯性串搭而生。
就好像每當我看到好的設計而發出【Wow 原來是這樣喔….】的感動或
啟發時,通常是我感到陌生或極少涉獵的那一部分。
好啦 ! 看完這篇,弟弟妹妹乖,聽叔的話 別再挑食囉!